恋爱兵法的插曲到底怎么回事?

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8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张艺)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《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要求今年底前完成排查立行立改,并将重金属纳入督察重点,完善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体系,形成重点地区“2小时应急救援圈”。

  这是继国务院批复实施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“十二五”规划》之后,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又一个重要文件。

 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,《方案》共六个部分、17项措施,计划到今年底前,完成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立行立改;到2027年底前,基本完成高风险隐患整治,重金属环境监测监控预警、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;到2030年底前,全面完成隐患整治,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。

  此次排查整治聚焦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云南、广东等5省(自治区)和河南三门峡、贵州黔东南等21个市(州)。排查整治的重金属污染物聚焦铅、汞、镉、铬、砷、铊、锑,兼顾锰、锌、铜等其他重金属污染物。裴晓菲说,全国其他地区可结合实际,参照开展排查整治。

  记者注意到,此次排查重点地区多为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方。今年3月,湖南耒水河郴州-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数据显示铊浓度异常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今年4月以来,广西多次部署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,并开展了“非法采矿和涉重金属污染问题倒查十年专项行动”。

  2021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》提到,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,到2025年,全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%。

  此次《方案》提出,要按照“查、评、改、治、防、管”的工作思路,全面深入排查整治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。

  裴晓菲解释道,“查”,即查清底数,摸准摸细重金属污染源数量和分布情况,编制污染源排查清单,建立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问题清单。“评”,即评估风险,综合重金属污染源危害性、扩散性和环境敏感性,根据相应的技术指南,开展环境风险评估,明确高、中、低等级。“改”代表立行立改,要求尽快清除堆渣、积存废水、管道及防洪沟阻塞物等,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。对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,要按照风险评估分级结果,“一企一策”“一地一策”制定整“治”方案并严格推动实施。

  同时,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、严防新的重金属环境风险、强化标准提升引领等措施,促进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,源头预防。不断健全监测防控网络,加强督察执法监管,将重金属污染防治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范畴。

有用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