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沙坑村到美丽乡村:皖北村庄振兴的成功故事

  在皖北大地上,飘落的阳光照耀着一个独特的村庄——林庄村。它坐落在埇桥区杨庄镇,凭借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,村头的路边足可以“一眼望两省,一脚踏两界”,一边是安徽省,另一边则是江苏省徐州市的边界。曾经,这里是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的农田;曾经,村民们早出晚归,跨省务工的景象成为了生活的常态。然而,如今的林庄村却已摇身一变,成为安徽省“和美乡村”的示范村。记者近期对林庄村进行了探访,深入探讨这个村庄华丽转身的背后密码。

  从宿州市出发,记者经过符离大道,历时一个半小时,终于见到了林庄村。村的党支部书记杜文杰表示,林庄村虽远离宿州市,却临近省界,多年来村民们在农闲时便前往徐州打工、做生意。林庄村常住人口为5017人,其中每天天不亮就有500名村民出发,骑电瓶车奔向徐州。尽管周边村庄仍在疲于种植粮食,林庄的村民们却选择了自主创收,逐渐搭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,开始种植西瓜、萝卜、油菜等经济作物。小小的改变,却给村集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启示。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,林庄村近年来还极力鼓励村民通过多个途径进行创收。

  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推进,村里的经济作物始终能够保证优良的品质,村民们不仅通过电商平台将特产销往全国各地,还发展起了肉牛、羊养殖业,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链。目睹这一变化的庄超兴奋地表示,林庄村所出产的西瓜、萝卜等产品都因质优而备受市场欢迎,销售逐渐火爆。2024年村集体收入已接近70万元,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  漫步在林庄村,如今的村庄绿意盎然,各家小院错落有致,村民们在广场上悠闲遛娃,恍如进入人间仙境。杜文杰坦言,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,大家都愿意美化自家的环境,并愿意支持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。曾几何时,林庄村的出行全靠土路,村道颠簸不堪,雨天泥泞不堪,令人痛心。不过,村民们并没有选择等待改变,他们在山上挖石头、打路基,用碎石铺设出如今的田间小道。随着“和美乡村”建设的实施,林庄村不仅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各类垃圾,还陆续建设了污水净化池,实现了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。

  村内两千多棵新栽的绿化树木、200余盏灯光明亮的太阳能路灯、60盏美观的景观灯,都是村庄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怀着满满的幸福感,村民们开始享受更为优质的生活。此外,林庄村也重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,定期举办庙会、文艺演出等多种活动,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与归属感。如今的林探花府广场已成为村民们交流的中心,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。

  林庄村不仅有着昔日的田园风光,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。村中坐落着一座清朝武探花林方标的府邸,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历史,该府邸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张忠良作为探花府的管理员,已在此坚守了35年,他不仅负责府邸的日常事务,更在传承历史文化上默默奉献着。从摸索文物保护经验,到向游客们讲述探花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,他为唤醒村庄的文化基因付出了许多。

  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,宿州市文物部门的专家也参与其中,计划对探花府进行增设与美化,重现其往日的繁华。随着对林庄村历史文化的重视,村庄的旅游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,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。

  林庄村从一个普通的“沙土村”蜕变为以“绿富美”着称的乡村示范点,背后是全体村民奋斗的结晶。如今,林庄村拥有“和美乡村”与“林探花府”两张重要名片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步上升,农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升,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。这个美丽村庄的成功故事,不仅是经济的转型,更是历史文化与生活品质的提升,也让人们坚信:振兴乡村,重建新的乡村梦想,已成为新时代的美好追求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有用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