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中签的马拉松跑者挤满「10公里」

  有的精挑细选「吉时」「吉地」报名;有的在朋友圈发愿「吃素一月求中签」;甚至还有人跑去庙里烧香,求个「中签好运符」……但每当抽签结果公布,社媒依旧哀嚎一片——「又没中」成了跑圈日常。

  在这个跑马还得看运气的时代,被挡在门外的跑者们,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距离更短的赛事:10公里跑。

  以氪体同事连续三年参加的NB10K城市跑步系列赛为例,这项由New Balance和汇跑共同打造的10公里跑步赛事,在2023年刚启动时,每场比赛只有一个组别、无需抽签,到了今年,纵使增加到两个组别,北京站仍有数千名跑者被排进了候补名单。

  同样火热的,还有渣打上海10公里跑,很多跑者在报名开放第一时间填写信息,依旧难得一个参赛名额。

  与此同时,精英赛事的「含金量」也在不断提升。早在2016年就鸣枪开跑的上海10公里精英赛,历经近十年发展,已经成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,2024年整体中签率仅有16%,是国内包括马拉松在内最难抢的路跑赛事之一。

  热度不仅来自老牌赛事,还有新项目的涌入——耐克发起的After Dark Tour女子全球夜跑系列赛,其中上海站10K比赛就将在4月27日开跑,虽然是首次举办,据品牌方透露,3500人的赛事规模,最终报名却突破了万人;中国田协十公里精英赛也在扩大版图,2025赛季赛事规模相较以往新增9个省级行政区和27个地市,成为国内路跑版图中的又一支柱赛事。

  一方面,全马、半马赛事中签率持续下降,热门赛事名额堪比春运抢票,而相较于距离更短的健康跑,10K赛事拥有更标准的路线规划、更规范的赛事组织和更完整的参赛流程,既能满足跑者对赛事的参与感,也能实现完赛的成就感,符合更广泛大众的需求和期待。

  另一方面,10公里对于跑者来说,也恰好是能力进阶的分水岭。从2022年便开始赞助上海10公里精英赛的ASICS亚瑟士向氪体表示,「从跑者需求来看,10公里赛事是众多跑者在跑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。」

  「初跑者在这一赛场上开启全新的跑步旅程,完成从初跑者到严肃跑者的蜕变;严肃跑者通过10公里检验训练结果,精英跑者则用10公里比赛来衡量自身长距离跑步能力。」

  10K赛事的爆发式增长,除了自身的普适性,背后更为深层的推力,便是「运动+社交」需求的崛起。

  当下,运动早已不是单纯枯燥的训练,更是一群人探索圈层、寻找共鸣和自我表达的方式。而大部分10K赛事普遍强调「连接」的概念,尤其是在品牌推动下,更倾向于打造出社群的参与氛围。

  这也解释了,为什么耐克After Dark Tour这样的文化体验型赛事,会如此受到年轻女性跑者的欢迎——比赛路线中,从外滩到南浦大桥的5公里路段,正是感受上海夜景的绝佳路线,配合赛事视觉设计和灯光布局,氛围感拉满。

  在这样的体验中,比赛不再以竞技为唯一标准,而是强调跑步带来的愉悦感、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认同。

  与此同时,在社媒「运动可视化」的趋势推动下,10K赛事更容易被记录、被种草、被传播的属性,也会被流量推上高处,吸引各个层面更多的关注度。

  今年开始赞助渣打上海10公里跑的迪桑特就告诉氪体,「渣打跑作为享誉全球的城市路跑IP,其全民参与和精英竞技并存的特点,与迪桑特高端专业运动品牌的定位相契合。同时,这项赛事是城市运动文化的重要窗口,覆盖了从精英跑者、大众及亲子群体等多层级跑者人群,也为迪桑特提供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互动平台。」

  从品牌动作上看,除了赞助参赛服,在赛事周期,迪桑特还推出了全新的DYNAMIC FLUID 3.0流体鞋,聚焦5K至10K入门跑者的日常训练需求;同时,他们也在线上打通了品牌会员渠道与赛事的连接,通过「迪桑特行动家俱乐部」,会员可通过积分兑换赛事资格,进一步深化自身与赛事的联系,辐射更多潜在消费群体。

  在迪桑特看来,「这既是一次贴近用户、了解跑者真实需求的机会,也是一块可以凸显品牌专业性、传递专业理念的重要场域。」

  人群的吸引力之外,相较于马拉松赛事的高成本、高门槛和长运营周期,10K赛事更短的筹备时间、更高的复购率、更广的人群覆盖,能够使其在多个城市复制落地,帮助品牌打造出具备特色的城市路跑IP,在城市连接的基础上,进而形成区域联动的传播链路。

  例如,NB10K系列赛就提出了「城市主场」概念,不再把赛事视为单点传播,而是将赛道设置在各个城市的跑步胜地,打造具备地域化特色的跑步体验,触达更多地区跑者。

  消费端,New Balance不仅与京东打造「线上购+线下跑」联动机制,还为报名跑者发放专属折扣券,强化赛事到品牌产品的转化。不仅如此,品牌还设置了「穿NB跑鞋退报名费」机制,为拉新建立更清晰的路线K成都站起跑

  赛事作为品牌服务的直接体验平台,以及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场景,为了能够持续吸引更多跑者关注和参与,亚瑟士从赞助之初就将目标与赛事紧密绑定。品牌方告诉氪体,相比于马拉松,当下市场中优秀的短距离赛事依旧较少,亚瑟士则希望通过自身的优势资源,助力赛事组委会共同打造出现象级和标杆型的赛事。

  例如,在2024年赛事筹备期间,亚瑟士面向长三角地区选拔精英PACER,带动赛事整体配速和完赛率的提升。此外,亚瑟士还在积极推动于赛事中引入品牌数字化工具,如品牌小程序中的定制化训练计划等,配合线下旗舰店的跑姿检测等服务,以及比赛当天现场的文化互动等体验,打造一条完整的「产品-训练-参赛-共鸣」闭环路径,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。

  总的来说,从线上运营到线下转化,从赞助传播到内容共建,运动品牌与10公里路跑赛事的合作,早已不再只是为了一锤子买卖的曝光,而是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高频连接、深度参与和社群互动的综合性平台。

有用 (0)